天下父母心
湯邱佩華傳道
2018.08
從前有一位年輕人 – 輝仔,他的父親是眾人所尊敬的屬靈領袖,父母從小便用神的話語,悉心培育這孩子,可惜輝仔反叛性強,到處招搖生事,於是父母一片苦心把他送進一所基督教寄宿學校,盼望他能受到正面的感染,轉回正路。可惜事與願違,效果剛好相反,輝仔倒過來把同學都帶壞,嫖賭飲炊,無所不試,進入大學後,更因惡行而被趕離學校,父母無計可施,便把他送到中東國家作宣教工程,幫助一群宣教士建築醫院,可惜輝仔還是死性不改,白天作苦工,晚上還是偷飲私藏的烈酒,他的父母已用盡人的方法去教導及挽救這孩子,可是輝仔還是浪子一名,相信你早已聽聞這位鼎鼎大名的父親 – 著名的佈道家葛培理博士。
在你認識的人中,可有如此的浪子?或許你便是一位為了反叛不覊的孩子,而感到極其痛心,失卻指望的父母。你的孩子可曾被逐出學校,或有吸毒、酗酒的惡習?他有否拒絕從小便跟從的基督教信仰?我們不禁問神,為甚麼愛主的父母,忠心地培育孩子行在主的真道上,到頭來長大了卻叛逆走歪路?雖然葛培理的兒子後來回歸改過,而且更成了一名神所重用的著名佈道家,但相信他在叛逆期時,必然給父母帶來很多的眼淚、尷尬和傷痛。其實在聖經中 (路加福音第15章11-24節) 也有一位這樣的父親,眼看著自己的兒子沉溺下去,心感悲痛。當我們家中或教會裏的年青人放縱叛逆時,父母又應如何應對?聖經故事中的小兒子因不願呆在家裏,所以開口要求父親提早分發家產,可是當他拿到金錢後,便立刻離家高飛遠走,花天酒地,揮霍無度,恁意放縱。可能我們當中的孩子沒有離家出走,但他們是否人在心不在,出言頂撞?父母經常埋怨孩子少時乖巧聽話,可是當他們踏入青春期後,性情卻大變,判若兩人。他們對父母不瞅不睬,更常有對抗、鄙視的態度,常要從父母手中奪回自主權,以致家中變成權力鬥爭的戰場。
以往青春期通常是指13-19歲的年紀,現今世代,孩子的發育期越來越早,而又因著多種因素,年青人卻逐趨遲熟。專家指出,現今世代所謂的青春期是從11-29歲,我們當中作父母的定會輕嘆或嘩然大叫,從未料到要照顧兒女這般長久,但當我們環顧周圍的家庭,確實眼見很多大學畢業生,成熟水平和對人處事的態度,猶如往日的中學生,很多年青人畢業後才開始思想「何謂人生」,反思自己到底要追求甚麼的夢想,一片迷惘,相比昔日的大學畢業生,完成學業便全力尋找工作,跟現今年青人的態度迥然不同。或許有些青年人在這段人生,可算是風平浪靜地進入成人階段,可是仍有很多被困於這風暴期的年青人,而其父母便與他們一同經歷這挑戰重重的爭扎期。
雖然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或多或少於教養子女上都會犯錯,可是也不應背負不切實的罪咎感,因為有很多是在外圍父母控制不了的因素,影響著子女的成長。如果我們再仔細看清楚箴言22章6節:「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便會明白這是一個命令,而不是一個應許,它並沒有指明如果父母如此行,便能確保孩子整個人生完全不會走迷失腳,可是神卻答應父母只要盡力而為,在神的計劃與時間表裏,祂會有美好的安排,完成祂的聖工,正如耶穌看到睚魯已死的女兒便鼓勵他說“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天父是一位完美的父親,可是他也有亞當、夏娃這些不孝子,正因為神給他們有自由意志去選擇善惡,更何況我們這一群非完美的父母呢?所以當看到年青人反叛時,旁人便不應立刻下評語,斷定其父母定必沒有盡其所能,引導孩子走在主的道中。如果父母確實傷害了孩子,或採取不恰當的培育方法,便要盡力作修補,他們不單要對神認罪,也要向孩子道歉,使兩代的橋樑再被重整,從而讓孩子有回頭的轉機。可是如父母自問已盡力培育孩子,他們還是走了歪路,這樣父母便不要中了撒但的詭計圈套,墮入不切實的自咎陷阱中,這只會令事情更糟糕,使父母與子女都陷入雙輸的局面。反之,我們要求神賜智慧,讓我們去分辨真實的過失和虛擬無需有的自咎,願神憐憫、安慰、保守、賜福天下的父母與其孩子,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