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Parenting Journal

天下父母心

天下父母心

湯邱佩華傳道

2018.08

從前有一位年輕人輝仔,他的父親是眾人尊敬的屬靈領袖,父母從小便用神的話語,悉心培育這孩子,可惜輝仔反叛性強,到處招搖生事,於是父母一片苦心把他送一所基督教寄宿學校,望他能受到正面的感染,轉回正路。可惜事與願違,效果剛好相反,輝仔倒過來把同學都帶壞,嫖賭飲無所不試,入大學後,更因惡行而被離學校,父母無計可施,便把他送到中東國家作宣教工程,幫助一群宣教士建築醫院,可輝仔還是死性不改,白天作苦工,晚上還是偷飲私藏的烈酒,他的父母已用盡人的方法去教導及挽救這孩子,可是輝仔還是浪子一名,相信你早已聽聞這位鼎鼎大名的父親著名的佈道家葛培理博士。  

在你認識的人中,可有如此的浪子?或你便是一位為了反叛不的孩子,而感到極其痛心,失卻指望的父母。你的孩子可曾被逐出學校,或有吸毒、酗酒的惡習?他有拒絕從小便跟從的基督教信仰?我們不禁問神,為甚麼愛主的父母,忠心培育孩子行在主的真道,到頭來長大了卻叛逆走歪路?雖然葛培理的兒子後來回歸改過,而且更成了一名神所重用的著名佈道家,但相信他在叛逆期時,必然給父母帶來很多的眼淚、尷尬和傷痛。其實在聖經中 (路加福音第15章11-24節) 也有一位這樣的父親,眼看著自己的兒子沉溺下去,心感悲痛。當我們家中或教會裏的年青人放縱叛逆時,父母又應如何應對?聖經故事中的小兒子因不願呆在家裏,所以開口要求父親提早分,可是當他拿到錢後,便立刻離家高飛,花天酒地,揮霍無度恁意放縱。可能我們當中的孩子沒有離家出走,但他們是否人在心不在,頂撞?父母經常埋怨孩子少時乖巧聽話,可是當他們踏入青春期後,性情大變,判若兩人。他們對父母不瞅不睬,常有對抗、鄙視的態度,常要從父母手中奪回自主權,以致家中變成權力鬥爭的戰場。

以往春期通常是指13-19歲的年紀,現今世代,孩子的發育期越來越早,而因著多種因,年青人卻遲熟。專家指出,現今世代所謂的青期是從11-29歲,我們當中作父母的定會輕嘆或嘩然大叫,從未料到要照顧兒女這般長久,但當我們環顧周圍的家庭,確實見很多大學畢業生,成熟水平和對人處事的態度,猶如往的中學生,很多年青人畢業後才開始思想「何謂人生」,反自己到底要追求甚麼的夢想,一片迷惘,相比昔日的大學畢業生,完成學業便全力尋找工作,跟現今年青人的態度迥然不同。或許有些青年人在這段人生,可算是風平浪靜地進入成人階段,可是仍有很多這風暴期的年青人,父母便與他們一同經歷這挑戰重重的爭扎期 

雖然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或多或少教養子女上都會犯錯,可是也不應背不切實的罪咎感,因為有很多是在外圍父母控制不了的因素,影響著子女的成長。如果我們再仔細看清楚箴言22章6節:「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便會明白這是一個命令,而不是一個應許,並沒有指明如果父母如此行,便能確保孩子整個人生完全不會走,可是神卻答應父母只要盡力而為,在神的計劃與時間表裏,祂會有美好的安排,完成祂的聖工,正如耶穌看到睚魯已死的女兒便鼓勵他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天父是一位完美的父親,可是他也有亞當、夏娃這些不孝子,正因為神給他們有自由意志去選擇善惡,更何況我們這一群非完美的父母呢?所以當看到年青人反叛時,旁人便不應立刻下評語,斷定其父母定必沒有盡其所能,引導孩子走在主的道中。如果父母確實傷害了孩子,或採取不恰當的培育方法,便要盡力作修補,他們不單要對神認罪,也要向孩子道歉,使兩代的橋樑再被重整,從而讓孩子有回頭的轉機。可是如父母自問已盡力培育孩子,他們還是走了歪路,這樣父母便不要中了撒但的詭計圈套,墮入不切實的自咎陷阱中,這只會令事情更糟糕,使父母與子女都陷入雙輸的局面。反之,我們要求神賜智慧,讓我們去分辨真實的過失和虛擬無需有的自咎,願神憐憫、安慰、保守、賜福天下的父母與其孩子,亞門

Link

世界的巨輪

湯邱佩華傳道

2017.06

最近在網上觀看了一段香港製作的短片,內容令我感觸良多,片名為「我的生涯規劃」,劇中描述四個小學生對生命、對前程的觀點。故事開始時有一個約八、九歲的男孩,站在學校的天台上不停地吃零食,他的三位好友卻發狂地到處尋找他,看到後便將他拉下來推進一間空置的教室,整段七分鐘的短片便是描述這四個孩子的對話。

​男童乙質問那從天台被拉下來的男童甲,為何要自尋短見。孩子低下頭來述說父母如何壓逼他拿取好的學業成績,可是今次收回來的試卷,成績卻不如理想,他十分畏懼,不知父母會如何懲罰,所以想在享受過一頓豐富的“零食大餐”後,便輕生自殺。

​男童乙聽罷便指著他來恥笑,以他的高見,勤力讀書與否,對將來的前途毫無保障,甚至一份普通的勞力工作,可能比學業有成的畢業生,工資還要高,所以他認為努力讀書是浪費人生,他主張要放下書本,盡情吃喝玩樂。

​男童丙立刻怪責同伴,不應鼓勵他人懶散不用功,他對人生又有另一種看法。當環顧香港的富豪時,發現大多是以投機方法去賺取金錢,所以他年紀雖小,已經學會了用不誠實、不道德的方法去投資炒賣,只求利潤,好去完成賺錢大計,深信在畢業時已能獲取第一桶金。

​當這三人議論紛紛時,突然男童丁獨自大笑,他告訴同伴自己是一個實際的人,因此在現階段他要盡量裝作乖巧,來博取父母歡心,並極力提高父母的避孕意識,唯恐將來會被分薄家財,他更教曉這三位同學如何引導父母進食一些容易致癌的食品和不良的飲食習慣,好讓父母在不知不覺中,猶如在吃慢性毒藥,提早死亡,這樣他便可獨吞爸媽遺下的資產,不用讀書、不用投機,只要心裡不斷盆盤算如何能令父母早逝,金錢便會自然湧入袋中,這是多麼可怖的想法。

​當我觀看這段短片時,一邊既被這些孩子的對白引得大笑,可是另一邊又像有石頭被塞進心裡般。這些小學生本應是思想純真,對人對事應有正面的態度,為何年紀小小,便想到要自盡、要頹廢、要不擇手段投機炒賣?更可怕的是要暗中弒毒父母以致能獲得遺產。短片可否有誇大的成份?當訪問導演編劇時,他們分享靈感是從日常的港聞版收集而成,並無誇大,短劇的目的是要喚起觀眾對下一代因所處的環境而引致不健康的想法,好讓我們作出反醒和應對的救援方法。

​我們身處北美洲的父母師長,可能吃下定心丸,堅信這邊的孩子還是純情可愛,沒有像香港小童般被那大染缸沾污,這四種不健康的思想應當不會存在我們身邊孩子的心裡。如果我們有這種想法,便比香港的父母更短見,大難臨頭也毫不察覺,原來我們的孩子是時刻分秒都在受著這世界巨輪的影響和拖帶,以致在心裡埋下不為人所察覺的計時炸彈。

​後現代的思想令我們的孩子只重個人的觀感而妄顧實質的証據,他們不會認同劃一的定律,所以表面上好像是尊重與自己不同的異見,可是在人生方向中卻缺乏了應有的準則與個人立場,既然沒有明確的黑白分界,灰色地帶也就被擴闊了,當然這可說是優點,讓他們不至太極端,平易近人,心胸廣大,可是人生的觀點便會變成隨波逐流,被世界及外面的環境所影響,不知不覺被牽著鼻子走。

​現在的社會講求功利,競爭激烈,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近期出現的虎爸虎媽,便是為著要推動孩子去參與這種競逐遊戲,而在威逼利誘下,鞭策孩子去爭取學業或課外活動上的最高榮譽,認為這才能令他們出人頭地,將來名成利就。這不單令孩子經常活在重大壓力下,甚至會引致他們為求要高人一等而不擇手段。況且,現在的社會充斥著消費者心態,年青人都不再有傾向忠心歸一的想法,這不單在他們所擁有的手機、衣服或用品上,甚至在將來的事業、婚姻及宗教上,都可能會持著「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態度,對任何事物都是抱著消費者的心態,稍有不合意,便放棄改進或修補的機會,乾脆轉到另一份工作,換上一個新伴侶,走到另一間教會,甚或轉向另一個信仰。更糟的是,在這高科技的世代,有太多的資訊、太多的選擇、太多的自由空間,讓這一群沒有定向的年青新一代,循著消費者的方式,去面對這競爭不斷的世界。

這真是可怕、真是可悲,所以我們要幫助鼓勵孩子扎根在溪水旁(神的話語),以致葉子不枯乾,反而多結果子,作父母的與他們多作溝通引導,在這變幻不定的世代中,親子肩並肩,與他們同行此崎嶇不平的窄路,期望他們能長成為一個榮神益人的新一代,而不是無奈地被這世界巨輪牽著鼻子走。

親子肩並肩

親子肩並肩

湯邱佩華傳道
2017.04

曾看過一節很有意思的摘句「父母雖不能控制孩子的未來,但卻可利用今天,盡量去影響和模造他們。」這樣說來,我們便應把握機會在孩子成長期中與他們同行肩並肩。去年兒子在婚禮中要播放一對新人成長的短片,於是便左翻右揭那些陳年的相簿,尋找合適的照片。當看到每年在聖誕樹旁所拍的家庭照,並將它們一年一張地排列起來,真叫人唏噓時光飛逝。正如著名樂隊Bee Gees所唱的名曲“First of May”一般,“When I was small, and Christmas trees were tall, …Don’t ask me why, but time has passed us by ….Now we are tall, and Christmas trees are small” (當我們年少時,比起那高聳的聖誕樹,我們是這般矮細,但不知為何,時間怱怱飛逝,現在我們長高了,聖誕樹卻變得如此細小) 歌辭正是這堆照片所反映的事實,引起我的思潮 -那顆膠製的聖誕樹只是一件死物,而我們及孩子卻是活生生地每天在成長,我們在轉變,子女也逐漸發育,有人比喻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及師長是操筆的作家,每時每刻都在這白紙上填寫文字,這樣看來白紙只是被動地接受,而作者亦只是單方面不顧一切的編寫,其中忽略了父母與孩子互動的重要性。細想後令我作出一個更合切的比喻,親子的關係猶如旅客與導遊,作父母的明確地知道最終目的地和可使用的各類方法去達標。然後以我們的人生經驗、價值觀及信仰,引領孩子隨時隨地走在最合適的途徑上,並且我們要留意這“旅客”當時的狀態、需要及意見,以致兩者能互動合拍、齊心到達目的地,所以“親子肩並肩,同行此窄路,終極達天家,共領主恩寵”便是基督徒父母所期盼的目標。

可是說雖容易,行出來卻絕不簡單,因為我們各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恩賜與理想,雖然孩子身上帶著父母的DNA因子,他們卻並非一個定型模子倒出來,與父母完全脗合。這樣親子肩並肩的第一個要素便是父母要學習去瞭解和接納每個孩子的獨特性,雖然有同樣的父母管教,在相同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兄弟姊妹的發展可能大相逕庭,所以我們作父母的要細心觀察孩子的個性、強處和弱點,也要反思自己的態度和正負的能量,以作調校雙方的磨合、互補不足,對於孩子的強項和優點,我們要感恩、讚許和給予適合的環境去加強培育,而對他們所犯的錯誤,便要耐心及逐步更正,至於孩子一些與生俱來而不可改變的弱點,作父母的便要如主耶穌對待我們般,用無條件的愛去接納和支持,反過來說,父母對於正確的論點與價值觀,便要潛移默化,不要太過強硬性與急燥地加於子女身上,若我們犯了錯,便應對孩子作出誠意的道歉。猶記得有一次與女兒為小事吵了咀,雖然她有不對,但自己也用了過激的言詞責備她,於是帶來了幾天的冷戰,互不瞅睬,其實雙方都很難受,終於有一天我在慣常的地方作靈修 (通往二樓的梯級轉角處,有從上的天窗帶來柔和的光線),剛巧女兒從身邊經過,聖靈摧逼我輕輕抓著她的手,請她坐在梯級旁,然後我誠意地對她說聲對不起,輕輕給她一個擁抱,沒料到女兒緊抱著我大哭起來,連聲不斷地向我道歉她的不是,一個小風波就這樣平伏下來,兩顆結了冰的心也溶化了。在主的愛中,互相諒解和接納,原來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加上一個親蜜的擁抱,竟能把鎖在堡壘中的青年心釋放出來。聖經說「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一4:19),就讓我們用愛去扶著孩子走這崎嶇的人生路。

親子肩並肩的另一個要素,便是與孩子建立溝通的橋樑,父母雖然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可是我們要學習聆聽子女的心聲與內裡的爭扎和挑戰,幼稚園時老師為要幫我們記憶如何寫「聽」字,便用簡單的口訣,把字拆作小字「耳王十四一心」,原來聆聽的藝術,不單要用耳朵,還要用眼睛(“四”)和專一的心留意對方說話,在這繁忙的生活中,作父母的善有時間與孩子傾心細談,就算有對話,還是人在心不在,應了咀後便趕快地對孩子發施下一條號令或評語。孩子不常願意敞開心扉說亮話,特別是在喜怒無常的青春期,父母如遇到子女興致勃勃地分享時,無論多忙或疲倦,盡量都應放下其他事情,抓緊機會與孩子暢談,聆聽他們的心聲與故事,這不單可讓我們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與現況,也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備作困境或危機時的通道。我們更可慷慨地多讚賞孩子,原來一句批評要用四句正面的嘉許才能抵償,所以我們要少作批評,多作讚賞,而且讚賞不止於言語,就算一個微笑或一個接納認同的眼神,一張簡單的小字條,也可表達我們對孩子的正面讚許,這便是與孩子建立溝通橋樑最佳的方法之一。

願眾父母都嘗試用愛去接納每個子女的獨特性,鼓勵他們繼續培養長處,並耐心改變他們的錯誤,從而教導他們走回正道,用愛心去建造溝通的橋樑,多作讚賞,少作批評,齊心挽著孩子的手,肩並肩走在神的道中,朝向光明的人生。

滿滿的祝福

滿滿的祝福

湯邱佩華傳道
2017.02

上個月我到緬甸短宣舉行兒童營,與孩子分享福音訊息,當呼召時有三十多人舉手決志信主,我們感恩不住,可是次日我們便要離開,不能繼續跟進和培育他們靈命的成長,所以只好將他們交托在主的手中,請短宣隊及當地的教牧按手在決志孩子的身上,為他們祝福禱告。當大家同心開聲禱告時,房間震動,三百人的禱聲響徹會堂,讓眾人體驗到使徒行傳中提及初期信徒齊聲祈禱那震撼的經歷,這是一幅多美麗的景象—-滿滿的祝福。

我家中的孩子自小便有被按手祝福的經驗,所以當他們要離家到外埠攻讀大學時,臨行前便按手在他們頭上,求主保守、祝福、帶領、教導、安慰,並祈願他們能抵擋引誘,屬靈生命堅定不移,榮神益人,為主發光,又願他們在學業上,有從天而來的智慧,努力學習,結交良友。祝福完畢,心裡還是依依不捨,可是深信天父必與他們同在,緊抱在祂的膀臂裡,於是便安心地放手讓他們離開。

時光飛逝,轉眼間兒子已長成,與一位可愛的女孩結為夫婦,雙方家長都是虔誠的信徒,所以在孩子婚前,與其隨從通俗的習慣為他們舉行 “上頭” 儀式,兩家人吃過一頓豐富晚餐後,便一同回家,由雙方家長宣讀一段鼓勵的經文,然後帶著愛與期盼,按手為一對新人祝福禱告,願神保守賜福他們的婚姻,並願在新的家庭中,他們繼續尊主為聖,將神的教導,忠心地傳給下代,深信這簡單儀式更能討神喜悅,比一些我們不明因由的迷信習俗來得更有意思。

在舊約時代,以色列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事無大小,也按手為孩子祝福,而在新約中,主耶穌對小孩也如此行。其實按手為孩子祝禱,是父母能給予他們最好的禮物,帶著無盡愛意,表達對孩子的接納與祈盼,並誠心將他們交托主裡。

祝福主要有幾個元素:

  1. 身體愛的接觸—-當我們按手祝福時,伸手放在孩子的頭或肩膊上,這行動於舊約習俗中被視為重要的一環,當以撒為兒子祝福時說「我兒,你上前來與我親嘴」(創27:26) “上前來” 翻譯過來就是 “前來雙手擁抱” 的意思,身體上直接的接觸,於身、心、靈都有益處。
  2. 口述的語言—-有時我們會在心中默默祈禱,但當為別人祝福時,便應開口發聲。語言有強大威力,既能建造也能拆毀,孩子渴望聽到對他們有造就的說話,父母的言辭特具影響力,用辭得當更能建造健康的親子橋樑。
  3. 建立價值觀—-我們可在祝福的禱文中,用正面及鼓勵性的辭句,以表達及肯定孩子在神及父母眼中被視為珍寶,建立正確高尚的價值觀,縱然他們或有跌倒,陷於低俗,我們仍讓他們知道父母沒有放棄,深信會有轉機,以他們的潛質終能創出光明。
  4. 錦繡的前程—-我們如能用身體的接觸,用鼓勵的言辭,為他們祝禱,我們便能在孩子腦中描繪出一幅將來人生的美景,並能鼓勵他們藉著神所賜予的本質與才能,向著目標努力前進。
  5. 委身的支持—-猶如在完成的文件上打印一般,祝福最後的步驟,便是父母對孩子積極的支持與引導,以致他們可按著祝福的內容,逐步朝著目標而進,甚至他們叛逆時,縱然我們要採取一些紀律行動,孩子仍可體量這是出於父母的愛護關懷,為要幫助他們建立崇高的價值觀。

作者John Trent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一個容易牢記的方法,去歸納 “祝福(BLESS)” 的五個要素:

B:Be committed (委身的支持)
L:Loving touch (身體愛的接觸)
E:Express value (建立價值觀)
S:See potential (錦繡的前程)
S:Spoken message (口述的言語)

深信當我們按手為孩子祝福時,那真正的祝福者,乃是天父,讓我們作父母的,在家中推行這祝福的文化,好叫神所答應的福份,世代世代的傳下去。

愛情故事

愛情故事

湯邱佩華傳道
2016.10

在小學三年級的家政課,老師教導我們如何打毛衣,女兒初生時我便把粉紅與粉藍色的毛線混在一起製成了一個漂亮的睡袋,包裹著深愛的嬰孩在手中。心裡讚嘆竟能憑著兩枝幼長的針便可把不同顏色的毛線奇妙地穿插起來,一針上,一針下,編造出美麗的圖案,製成的圍巾或毛衣,都帶著編織者的愛意與祝福,這令我聯想到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如何用愛與恩慈去編織,相互接連整個宇宙與眾人的故事。

當我們翻開聖經,從首頁的創世記以至末尾的啟示錄,都是圍繞著兩位主角—-神與世人的愛情故事。最初神創造宇宙、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中,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可是世人背叛離棄神,以致罪惡將神與人分隔兩岸。整本的聖經展示人類歷史的進程,如何在高低起伏中演變發展,舊約士師記便是最好的例子,當以色列人犯罪,陷在困境與爭扎中,危機四伏,他們便呼求神的拯救,雖然通常都是他們自招的惡果,但神滿有慈愛與憐憫,賜給他們一位英雄或領袖,帶領以色列人走出險境困域,可惜他們還是叛逆成性,情況稍為好轉,罪念又起,以致重墮深淵,苦不堪言,這時他們又再思念及呼求神伸手拯救,千百年來這故事橋段便在人類歷史中不斷重複又重複,神看到世人明頑不靈,竟讓愛子耶穌降世為人,用人類的語言,人類的生活模式來表達愛意,甚至背負眾人的罪孽,代我們死在十架上,這不就是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嗎?聖經便從頭至尾將這偉大的故事傳給世人,好叫我們懂得去回應這大愛和接受救恩。

原來這愛情故事便像剛提及的毛衣一般,由兩條本來互不相關,質地與顏色各異的毛線,藉著針,一條一線地併合起來,成為悅目的製成品。神的宏大與眾人個別的小故事,就這樣互相交織成了一篇動人的“愛情故事”。作為基督徒父母,便應將神在我們身上所施行的大能與見證,跟孩子們分享,好讓他們看到在生命中若遇挫敗、失意、困惑、悲傷或苦惱,我們如何靠著神的恩典、帶領、安慰、保守,走過那死蔭的幽谷,依著神的大能,活出精彩的人生,又或在我們生活中,經歷豐足、平安、喜樂、福杯滿溢,也絕不可忘記將榮耀感謝歸於神。

現今世代的孩子都很自我中心,以為旁邊四周的人都是圍著他們轉動,我們要讓他們醒覺,不是太陽環繞地球而轉,反之,是地球以太陽為中心而繞動,每人的小故事是環繞著神這大故事而轉。當我們不斷與孩子分享神在我們身上的見證和作為,這便可讓他們明白到聖經的故事與人物並非與後現代的信仰脫節,我們現今的情節只是這宏大故事的延續,讓孩子明白在人生旅途上,或遇風暴,主必不撇下我們,或萬事順暢,在感恩中深信一切的好處都不在神以外,祂是那大能的創造者,也是編造我們生命故事的作者,一切都掌握在祂手中,我們只要順意地由祂將兩條不同的”毛線”編織在一起,便能創出美麗的毛衣,動人的”愛情故事”。

正直的靈

正直的靈

湯邱佩華傳道
2016.10

最近在巴西舉行的里約奧運,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我也被吸引緊貼在電視機旁,為加拿大及中國的健兒吶喊打氣,每次螢幕顯示賽果積分時,都會牽動我的情緒,或是雀躍高呼,或是失望慨嘆,可是每次觀賽看到運動員的積極表現,都由衷地讚嘆他們高超的技能與體育精神,令人欽佩。在眾多項目中,我最喜歡觀看高臺跳水及體操項目,而最令我感動的場面,是當運動員從高臺躍下,扭動身軀連翻多個筋斗,倒身直插入水,或是翻身跳越木馬後穩步站於墊上,不偏左右,志氣高昂的情境。不知何故,看著他們這自信的表現,聖經的金句突然泛於腦海:「神阿,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詩篇51:10),若我們能在主內堅定立志,持守正道,直待他日向神交賬,彷如這些健兒插水或落地的一幕,那將是何等美妙的”賽果”。

可是今屆奧運卻被幾宗醜聞沾上污點,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著名的美國游泳金牌得主羅切特(Ryan Locht)的謊言,他曾多次在奧運贏取共十二面獎牌(包括六面金牌和多項世界游泳紀錄) ,本應成為眾人仰慕的頂尖運動員,奧運回國後定必獲得國民前呼後擁的歡迎,可是卻因為酒後行為不儉,在巴西油站破壞公物,更刻意謊話連篇,誣告當地的保安人員行劫,欲遮蓋其劣行,雪球越滾越大,被揭發後成為今次奧運的閙劇,國際的笑柄,還被美國國民所唾棄,他雖贏得多面獎牌,可是不但沒有為國家帶來光榮,反成為恥辱,在訪問鏡頭前,這位世界頂尖健兒竟羞愧得無地自容,掉下男兒淚。這可要歸咎於他缺乏正直的靈,沒有誠實的品格,除這醜聞外,這次奧運也揭發了多名服食禁藥的運動員,為了奪標而不擇手段。

其實在一九九四年冬季奧運舉行前,美國也發生類似的閙劇,一名坐亞望冠的花式溜冰女健兒Tonya Harding,為了要清除對她奪標有威脅的另一名美國選手Nancy Kerrigan,竟與男友串謀襲擊,把對方打傷,事後被揭發,以致被判終身禁止參賽,她為了一時的妒忌心,落得如此下場,十分可惜,高超的溜冰絕技,便因不潔的心而絕跡於冰場上,怎不教人唏噓。

當我們把這些閙劇當作茶餘飯後的笑柄,作父母的可曾反醒,我們用盡虎爸虎媽的政策,威逼利誘孩子在學業或課外活動上,取了一個又一個的獎牌或佳績,期望他們名列前茅,出人頭地,推使他們經常站在獎臺上或眾人驚歎的目光下,以致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承受極大的壓力,甚或為了達標,而不擇手段,妄顧道德與品格的塑造,只管朝著高超成就作目標,把勝利當作人生之路的座右銘,而忘記了神的教導,要我們有一個清潔的良心和正直的靈。

記得多年前一件往事,當時孩子只有五、六歲,兩姊弟竟在聖誕節後短短幾天裡,便把朋友送來的一盒朱古力全吃清光,這令我十分氣惱,責罰二人十天內不可碰任何零食與糖果。跟著幾天我要上班,孩子還在放假,只好把他們托管於嫂嫂處,放工接孩子時,嫂嫂把我拉到一旁與我分享當天發生的一段小插曲。原來她曾拿出糖果盒給孩子,任由他們挑選盒中七彩奪目的朱古力,對於孩子來說,定是十分吸引,小兒子正想伸手拿取時,姐姐卻提醒他,媽媽的禁誡,兒子只可無奈地把小手伸回去,可是嫂嫂仁慈地勸他們說「不用擔心,媽媽不在,你們取了糖果,吃罷她也不知情」,兒子又快樂地把手舉起,正要挑選美味的糖果時,姐姐又說「不要拿,媽媽相信我們誠實,不要令她失望」。聽畢我心裡又欣慰又感恩,原來培育孩子有正直的靈,這誠實的品格是由衷而發,當父母不在時,內在這小聲音便會引領孩子作適當的行為與反應。這令我反思到如果女兒不肯說謊或背地裡行詭詐,就是不想讓地上的父母失望,何況我們作為神的兒女,若我們心術不正,行為不儉,這不就讓這既大能又慈愛的天父為我們感到羞愧,傷透祂的心,令祂失望嗎? 讓我們自我反醒,作父母的更要從小在孩子內裡植下清潔的心,正直的靈,好叫天上的父為此歡欣,得著榮耀。

失敗乃成功之墓之母

失敗乃成功之墓??之母??

湯邱佩華傳道
2016.08

女兒少時學鋼琴,因手型細小,很難才彈到一首普通的兒歌,過了一年她便氣急敗壞地嚷著要放棄學琴,其實很多家長都抱怨子女容易因著少許的挫敗,便放棄原初一股的熱誠,這便令我聯想起一件往事…我讀大學時,經常在夜課後到泳池,一口氣游30圈,可惜結婚生子後卻己把這運動擱在一旁,十年也沒有游泳。不幸有一次不慎摔倒,傷及背部,心想若能每天游泳30圈,或能把背痛治好,於是便鼓起勇氣重拾「泳衣」,希望自己寶刀未老,怎料游了才2圈,已喘不過氣來,心裡十分懊惱,想不到才短短十年,歲月已經摧人老,沮喪之餘,便放棄回家。

及後心有不甘,左思右想,慢慢地才領會到挫敗的因由,十年我都鮮有下水,30圈確是一個超出我能力可達到的目標,於是降低為一個較合理的指標–20圈,再次出戰。游畢最初的2圈後,便稍作兩分鐘的小休,作為一個獎勵,接著逐步提升為4圈,又再給自己兩分鐘的小休,並鼓勵著說:「總共已游了6圈,努力加油!」接著我又發力多游6圈,心裡暗暗高興,算起來共游了12圈,已超過我定下20圈的50%,還有8圈便達到目標,休息兩分鐘後,便一口氣游完最後的幾圈,大功告成,心裡又滿足又自傲地上水池。

回家後與丈夫及子女分享這次的心得,竟多發現幾個啟示,當我在游泳時,旁邊有另一位女士也在不停地游圈,她比我游得快,每次都從我背後,擦身而過,初時心裡有點不好受,覺得自己不中用,有點洩氣,可是想深一層,我並不是要與別人競賽,而是把自己所定的目標看作對手。後來在我身旁又出現了另一位十分氣盛的男士,游泳時手腳大力地左扒右撥,水花四濺,我的眼睛對池水的氯氣特別敏感,所以每次看到他游近時,我都急忙閉上眼睛或把頭轉向別處,以免池水濺入眼中。當我游至17圈時,感到累了,真的想放棄,突然看到泳室那扇大窗戶,透進燦爛的陽光,外面藍天白雲,好一片怡人的景象,最後的3圈便在享受美景下,不知不覺地完成,20圈全部大功告成!!

我把這經歷與孩子分享,希望將來在他們人生中,若然遇到挫折失敗,快要放棄起初的熱誠和所定立的目標時,這個比喻能給他們一點點的啟示和鼓勵:

  1. 定立一個切實可達成的目標(從30圈降為20圈)
  2. 將整個程序分成小段的目標,並逐步遞增(2→4→6→8圈)
  3. 每完成一小段的目標,便給自己一些鼓勵(每次達標都有2分鐘的小休)
  4. 鼓勵自己每個小段的成就都能對整個大指標有所貢獻(完成了2+4+6=12圈以後,只剩下少於一半的8圈)
  5. 不需與別人競爭,而是為自己所定的目標而奮鬥,便可達成20圈(不去理會身旁那快泳手)
  6. 遇到困難,便用創意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當水花快要濺入眼,便側過頭去迴避)
  7. 享受成果與其中的過程(欣賞窗外的藍天白雲)

最近聽聞有一則小故事,十分有意思,三種食物被放入沸水:紅蘿白、雞蛋和咖啡豆,堅硬的紅蘿白經過熱水的煮沸後,變得軟弱,容易磨爛,雞蛋殼中的蛋黃卻由流質變成實心固體,而咖啡豆卻令熱水變成香噴噴的咖啡,周圍還瀰漫著咖啡濃郁的香氣。你願意孩子在遇到難處時,成為一條紅蘿白(起初堅毅的意志變得軟弱無力)或是雞蛋(經歷挫折後肉心變成石心硬起心腸),還是咖啡豆(將自己溶合在挑戰中,成為自己和旁人的祝福)?

聖經腓立比書說「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腓3:13-14),讓我們引導孩子,循序漸進地面對挑戰,不要輕言放棄,我的女兒繼續學琴,最後考獲十級,現在閒時都會彈奏鋼琴抒發感情,成為她至愛的嗜好,若然第一年因遇到困難她便放棄的話,多麽可惜啊,讓我們鼓勵孩子失敗不是成功之墓,碰壁不代表盡頭,失敗卻是成功之母,從挫敗中反省自思,吸取教訓及經驗,堅定不移,再接再厲,成功定不遠矣。